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93章 鼓励教育 (第5/6页)
育以及科研院所上面。 这主要是参考了清末新政。清末时,清廷为了挽救覆亡的命运,开始了一系列的新政,其措施比洋务运动、戊戌变法还要大胆许多。 然而,满清积重难返,很多新政都是虎头蛇尾。唯有教育改革,却颇具实效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 清廷为了推广新式教育,毅然废除了科举制度,反过来鼓励读书人出国留学,鼓励各地兴办新式学校。 地方士绅对此非常积极,出钱出力兴办新式学堂,资助读书人出洋深造,是清末新政中少有的现象。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:清廷明确规定,出洋留学者,从新式学堂毕业者,可以按照科举制度授予功名,直接当官。 这是一条做官的捷径,不用像传统科举那样十年苦读,无需到战场上赚取军功,也不用花费巨额价钱捐纳官职,深受地方欢迎。 杨烜为了推广现代教育,同样鼓励士绅兴办教育。但清末新政时,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学生,特别是日本留学生,成为反清意志最为坚决的团体,在辛亥革命时给了满清致命一击。 杨烜自信军政府代表着华夏之未来,不怕学生造反。但为了减少阻力,为了凝聚人心,他对士绅参与兴办教育采取了必要的限制。 士绅可以出钱资助职业教育学校、科研院所、学术机构、高等院校,甚至可以独资设立职业教育学校。但这类学校应当使用军政府审定过的教材,接受军政府的监督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